宇宙浪子(<--html版)

下載本書html
  • 第一回
      花近高樓傷客心
  • 第二回
      萬方多難此登臨
  • 第三回
      錦江春色來天地
  • 第四回
      玉壘浮雲變古今
  • 第五回
      北極朝廷終不改
  • 第六回
      西山寇盜莫相侵
  • 第七回
      可憐後主還祠廟
  • 第八回
      日暮聊為梁甫吟
  • 第九回
      相見時難別亦難
  • 第十回
      東風無力百花殘
  • 第十一回
      春蠶到死絲方盡
  • 第十二回
      蠟炬成灰淚始乾
  • 第十三回
      曉鏡但愁雲鬢改
  • 第十四回
      夜吟應覺月光寒
  • 第十五回
      蓬萊此去無多路
  • 第十六回
      青鳥殷勤為探看
  • 第十七回
      群山萬壑赴荊門
  • 第十八回
      生長明妃尚有村
  • 第十九回
      一去紫臺連朔漠
  • 第二十回
      獨留青塚向黃昏
  • 第二十一回
      畫圖省識春風面
  • 第二十二回
      環珮空歸月下魂
  • 第二十三回
      千載琵琶作胡語
  • 第二十四回
      分明怨恨曲中論
  • 第二十五回
      搖落深知宋玉悲
  • 第二十六回
      風流儒雅亦吾師
  • 第二十七回
      悵望千秋一灑淚
  • 第二十八回
      蕭條異代不同時
  • 第二十九回
      江山故宅空文藻
  • 第三十回
      雲雨荒臺豈夢思
  • 第三十一回
      最是楚宮俱泯滅
  • 第三十二回
      舟人指點到今疑
  • 第三十三回
      蜀主征吳幸三峽
  • 第三十四回
      崩年亦在永安宮
  • 第三十五回
      翠華想像空山裡
  • 第三十六回
      玉殿虛無野寺中
  • 第三十七回
      古廟杉松巢水鶴
  • 第三十八回
      歲時伏臘走村翁
  • 第三十九回
      武侯祠屋長鄰近
  • 第四十回
      一體君臣祭祀同
  • 第四十一回
      昨夜星辰昨夜風
  • 第四十二回
      畫樓西畔桂堂東
  • 第四十三回
      身無彩鳳雙飛翼
  • 第四十四回
      心有靈犀一點通
  • 第四十五回
      隔座送鉤春酒暖
  • 第四十六回
      分曹射覆蠟燈紅
  • 第四十七回
      嗟余聽鼓應官去
  • 第四十八回
      去馬蘭臺類轉蓬
  • 第四十九回
      孤山寺北賈亭西
  • 第五十回
      水面初平雲腳底
  • 第五十一回
      幾處早鶯爭暖樹
  • 第五十二回
      誰家新燕啄春泥
  • 第五十三回
      亂花漸欲迷人眼
  • 第五十四回
      淺草纔能沒馬蹄
  • 第五十五回
      最愛湖東行不足
  • 第五十六回
      綠楊陰裏白沙隄
  • 第五十七回
      積雨空林煙火遲
  • 第五十八回
      蒸藜炊黍餉東菑
  • 第五十九回
      漠漠水田飛白鷺
  • 第六十回
      陰陰夏木囀黃鸝
  • 第六十一回
      山中習靜觀朝槿
  • 第六十二回
      松下清齋折露葵
  • 第六十三回
      野老與人爭席罷
  • 第六十四回
      海鷗何事更相疑
  • 第六十五回
      支離東北風塵際
  • 第六十六回
      漂泊西南天地間
  • 第六十七回
      三峽樓臺淹日月
  • 第六十八回
      五溪衣服共雲山
  • 第六十九回
      羯胡事主終無賴
  • 第七十回
      詞客哀時且未還
  • 第七十一回
      庾信生平最蕭瑟
  • 第七十二回
      暮年詩賦動江關
  • 第七十三回
      澹然空水帶斜暉
  • 第七十四回
      曲島蒼茫接翠微
  • 第七十五回
      波上馬嘶看棹去
  • 第七十六回
      柳邊人歇待船歸
  • 第七十七回
      數叢沙草群鷗散
  • 第七十八回
      萬頃江田一鷺飛
  • 第七十九回
      誰解乘舟尋范蠡
  • 第八十回
      五湖煙水獨忘機
  • 第八十一回
      昔人已乘黃鶴去
  • 第八十二回
      此地空餘黃鶴樓
  • 第八十三回
      黃鶴一去不復返
  • 第八十四回
      白雲千載空悠悠
  • 第八十五回
      晴川歷歷漢陽樹
  • 第八十六回
      芳草萋萋鸚鵡洲
  • 第八十七回
      日暮鄉關何處是
  • 第八十八回
      煙波江上使人愁
  • 第八十九回
      鳳凰臺上鳳凰遊
  • 第九十回
      鳳去臺空江自流
  • 第九十一回
      吳宮花草埋幽徑
  • 第九十二回
      晉代衣冠成古丘
  • 第九十三回
      三山半落青天外
  • 第九十四回
      二水中分白露洲
  • 第九十五回
      總為浮雲能蔽日
  • 第九十六回
      長安不見使人愁
  • 再校序
  • 辭典

      國家可亡,山河可變,但若失去了文化的根源,人獸之間又有多少分別?個人的生命不過幾十個春秋,名與利也似朝露浮雲,然而在生與死的間隙中,隱約中有一脈相承。待參透了生命的真諦,始知是中華文化的存續,恍然!這才是「人」無從推卸的責任。
      辛棄疾在〈永遇樂〉中早就說得透澈:
      「千古江山,英雄無覓,孫仲謀處。
      「舞榭歌臺,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。
      「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
      「想當年金戈鐵馬,氣吞萬里如虎。
      「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贏得倉皇北顧。
      「四十三年,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。
      「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鴉社鼓。
      「憑誰問,廉頗老矣,尚能飯否?」
      孫仲謀只有一個,而「舞榭歌臺」永遠是引人入勝的重心,不管五千年「金戈鐵馬,氣吞萬里如虎」的光輝文化如何,一旦到「倉皇北顧」、「烽火揚州路」上,可就只有蝌蚪文式的霓虹招牌了。不必等到「佛狸祠下,一片神鴉社鼓」,我問自己:「廉頗老矣,尚能飯否?」自答是:「所食雖不多,為文化奮鬥永不嫌少。」
      中文電腦在國人群策群力的奮鬥下,三十年來,有心人士「淘汰中文」的「義(大利)舉」已隨風暴遠颺。然而電腦之功能已非昔日吳下阿蒙,又怎能僅以輸入幾個文字自足?在眾人一片錯愕聲中,我又掉頭走回墾荒的老路,發展中文平台、九億農民網、設計電子書。既然是墾荒,當然沒有前例可循,自不期望在這個拜金的社會中,獲得時賢的共鳴。
      緣在一九九四年二月,我先交出了努力的成績,由台灣「時報出版公司」發行了《老子止笑譚》。次年又出版《易經明道錄》與《易理探微》二書。思想上的作業完成了,又跨入文學範疇,再出版兩本過去的小說《巴西狂歡節》與《東尼!東尼!》。同年,我把自己的理念,在自傳式的《智慧之旅》(全八冊,分寒冬、稚春、炎夏及金秋四部各兩冊)中全部公佈出來,以期拋磚引玉、現身說法,以接引有心人。
      我還待挖空心思,斟字酌句,卻不及杜甫在〈蜀相〉中說得好:
      「丞相祠堂何處尋?錦官城外柏森森。
      「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
      「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
      「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」
     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老古董,不僅憂天下,也憂國事、憂子孫後代的前景。春蠶吐絲,不過作繭自縛,若要避免「出師未捷身先死」,我就必須善用時間。僅空談文化是沒有用的,多年潛心追究,我發現不論古今中外,人的癥結只有一個,就是對人生真相認知的不足。文化的精髓,正是人生認知的集萃,要談文化,就要正視它。
      要瞭解人生,就要瞭解人;要瞭解人,要先瞭解生命;要瞭解生命,又要瞭解物質、能量、宇宙、進化等等,作為一個人,淺淺數十寒暑,可能嗎?
      在寫《老子止笑譚》時,我已經知道自己不夠資格做最完美的詮釋,但卻敢說自己是老子最忠實的追隨者。《道德經》第二章言:
      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      「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較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
      「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      「萬物作焉而不辭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。
      「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」
      有美就有醜,有善即有惡,一切現象都是相對的,作用力必然啟動反作用力,事情該發生,就一定會發生,何必計較可不可能?聖人不過無為而行,不言而教,得失成敗都毫不考慮,時機到了,是動就動,是靜就靜。
      既然要為文化盡一分綿力薄材,該怎樣做,就怎樣做,還考慮什麼可不可能呢?於是,我又開始了「物理」、「化學」、「生物」等的忘齡之旅。如果只是為了學習,以自己過往的不良記錄,大可以鳴金而退了。然而我只是希望從科學知識中,找出一條攸關人生真相的康莊大道,哪裡是難易成敗所能阻擋的!

      當然,任何一個念頭,都不是突然從石頭中蹦跳出來的。早在一九七六年,我就自資出版過《層次論》一書,試圖用一個統一的方式,解釋宇宙中所有觀念。回想過去半生,迂迴典折,個人一切都是機緣巧合,既無所得,又無所失。沒有受到虛名、物慾、家累、業障的羈絆,才能長保平靜的心態,破除萬難,不顧一切,勇往直前。
      一九九八年六月,我完成了《智慧學九論》一書。在書中,我用一種系統觀念,由能量的變化、物質的形成、作用力的機械理論、時空的性質以及宇宙的進化等科學論題,再經認識及觀念的產生,一直談到思維、人性、價值、行為等。我嚐試對人類已有的知識,作了革命性的剖析及合理的解釋;這種詮釋,我稱之為「概念常識」。從此,人類的智慧可以建立在一個完整的常識體系上,人人可以透過這種認知,直達真如。
      《智慧學九論》內容枯燥,卻是對宇宙真理之論述。「九論」代表了各種不同領域的認知,可以說是人類文明最終的「大統一論」。我當然知道,在成為大眾的思維常識之前,相信人生認知與宇宙真實為一體的人不會太多。但在不久的未來,人類文明將會有翻天覆地的大變化,讀者不妨拭目以待。
      更重要的是,我把多年鑽研的「概念網絡(後更名漢字基因)」,作為該書中認知定義的基礎。因為在我的體系中,「智慧學」即為「系統概念學」。概念本是智慧的根本,但若概念不能系統化,即代表智慧不可能被應用。一旦概念系統化完成了,電腦的「自然語言」即屬可行,自然語言竟功了,「人工智慧」必將接踵而至。
      這樣龐雜的體系,其工程之浩大,可想而知。好在經過多年摸索,這一切構想都已成為具體的事實。只是,《道德經》第二十九章有言:
      「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。
      「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,不可執也,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      「故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羸或強,或載或隳。
      「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」

      個人是非成敗可以不計,但人類的前途卻不能不顧。為此,我在《智慧學九論》將行出版之際,就計劃用通俗的手法,把理論化為常識。生命的職責是啟發繼起的生命,一代的努力,只是另一代的基石。理論性書籍不過是知識,影響力僅及於相關從業者。小說故事則不然,一旦成為普通的常識,必將點起煬煬火苗,成為世世代代的認知。
      由是,我把《宇宙浪子》推上了舞台,它可以說是《智慧學九論》的普及版,又是我從事動畫製作的試金石,也是我在漫漫歲月中,由電腦、文字、文化、藝術、技術、科學、小說、戲劇、動畫等,進駐智慧旅途之中站。
      我把超軼現實的幻想,建立在實際的理論上。讀者一方面神遊太虛,一方面把科學當作常識,接受一些嶄新的觀念。本書的主旨,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,闡釋人生的真諦--由「我」的私念出發,逐步邁入宇宙之智慧。只不過鑒於人的觀點、立場太多,在故事中不得不分別用各種題材詳加敘述。
      於此我打算再以故事、小說為藍本,設計「全自動立體動畫製作系統」(詳見拙著《多媒體導論》)。我的理念是,先大量設計人物、角色、服裝、道具、場景等,使之具有「常識特性」,建立一完整的「真實模擬庫」。再以程式控制動作、聲光、鏡頭運用及剪接等技術性工作,並以文字為理解介面。完成之後,只要作者輸入分鏡劇本,系統便自動將之攝製成立體動畫影片。
      我是個拓荒者,一個永遠脫離現實的異鄉人,生在不正常的亂世,不能不以非常的手法行事。多年以來,我跨足各個行業,非為貪多,實在是當今國人水準太差,差到人人羞於抬頭,個個信心皆失。一行差是差,十行差也是差,而行行皆差,則不能謂之差而已,是應知恥矣!
      廉頗鬥志不老,不管做什麼,我不問時賢看法如何,但問自己所為,能不能說得上「不差」?過去從事電腦研發,絕對「不差」!如今轉戰思想界、科學界、文化界、藝術界,「自命不差」!其他且留待歷史證明。

      《宇宙浪子》僅為此一系列小說的基本平台,計有近二百萬言,分十二集,每集八回,每回約兩萬字,各回均以七律一句為回目。這種寫法可以節省很多構思的時間,如同非標題音樂一樣,既能參考詩句的感觸,又不受其束縛。我只要想好主題、題材,思路就如長江大河,一瀉千里。就這樣,藉自己發展的中文系統之助,每天可寫萬餘字。
      由一九九八年九月起,前五集只用了三個月,一九九九年三月加入文化傳信企業集團,第六、七集是在文傳工餘時間擠出來的,後五集則是自二○○○年十一月起,三個多月內殺青。我寫完了,再請沈紅蓮校對、考證、修辭,彼此合作無間。
      在此期間,又完成了中文二○○○平台、中文CPU、電子書包、網絡電腦等多項工程。以後是市場推廣、產品生產及行銷,我無意參與,擬致力於「理解系統」及「三維動畫自動著色」,以便將本書轉成動畫。
      本書所要描述的,是智慧成長的階段歷程。其中文祥及衣紅代表感性的覺者,而電腦代表理性的追求者,兩者共同象徵人性。人只有在面對問題時,主觀個體才可能有所覺,有覺而後始能悟。而人之所覺所悟者,乃人生之災、情、名、利、權、貪六關,以及人際間種種贊成、反對,有道、無道,群體、個體之客觀立場。合計為十二種考驗,而通過考驗唯一的方法,是秉「心齋」,「無為而為」,也是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
      我把這十二種考驗化做多段小故事,再羅織成為一體。小說之結構以思想為經,真實為緯;以科學做基礎,用神話充素材。期能令求道者盛,悟道者明,得道者智。最後本書成為我工作的藍圖,按照發展的情節,盡力將它兌現。
      《宇宙浪子》之構想,來自三十年前,在洛杉磯的中國戲院中,阿瑟.C.克拉克的「2001年」首映,令我一直浪遊到今天。少年時期我深受還珠樓主的影響,很想寫一些幻想小說。猛一見到科幻影片,我知道了,那將是我的歸宿。

      由於當今各種問題叢生,人囿於成見,往往看不清問題的本質。在本書中,我先假定舉凡人的生命、生存、生活等問題都已徹底解決,到那時,人還能有什麼問題?由於人性千古不變,以時代的變遷為導函數,再將人性不斷的微分,結果新的問題必將又一一浮上檯面,而那些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。
      我要表達的是,人的問題在於無自知之明,正因為不自知,所以問題重重。目前人類戮力以赴的主流方向,是政治、經濟、技術,這完全是水中撈月、捨本逐末。在本書中,我用絕對符合科學理論的技術,先把上述問題一次解決,讓人人進入大同的理想世界。到那時,人得以衣食無缺、長生不老,各形各色的物質享受、精神滿足應有盡有,不虞匱乏。在那種環境中,就像置於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菌般,人的真實面目勢將無所遁形。
      本書不嘩眾取寵,不媚俗諂世,書中沒有暴力、色情,也無西方小說高潮、讀秒的矯揉做作。全書結構嚴謹,前後呼應,用虛實交錯、真假難分的情節,將人性剖析於陽光之下。本書跳脫窠臼,謹以智慧的成長為經,以時代變遷的認知為緯,從不同的角度接引不同層次的讀者。其中有真實故事,有未來的預言,有捏造的假象,有警世的寓言,有悲憫的嘲諷,也有巧妙的計謀。對於有心追求的道友,需知智慧就是宇宙本體,將本書視為「續傳燈錄」、「道藏別集」可也。
      人類只是宇宙進化的一個環節,在階段性任務達成後,必將淪入虛無。然而進化的慣性如常,另一級台階就是智慧電腦。人有成長的過程,電腦自不例外。在成長的進程上,人類需時數十萬年,文化需時數千年,個人要歷經十載,在電腦不過一年。
      算算今年六十有四,尚有《新易》、《易經劇場》六十四集的重大工程。人生好似一葉漂盪的孤舟,然既有在茫茫汪洋中航行的苦難者,就該有人堅守燈塔,指引方向。我曾履及遙遠的他鄉,前半生風狂浪猛,如今日銜半山、心如止水,是春蠶吐絲的時機了。
      是為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朱邦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○○一年二月一日

      

    © 2024 朱邦復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