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角遺編(<--html版)

下載本書html
  • 本書說明
  • 第一回
      吳總兵泛舟巡海 譚糧道設鼓防江
  • 第二回
      鎮江閘胡馬雲屯 板子畿水師瓦解
  • 第三回
      賢太史見危改節 劣知縣聞變掛冠
  • 第四回
      鄭總鎮兵潰逃閩海 劉操台師歸收福山
  • 第五回
      正軍法高復振得志 打兵丁顧二蠻喪身
  • 第六回
      耀鄉邦胡龍光做官 速軍行徐觀海獻策
  • 第七回
      三千兵駁淺過常熟 十八騎天助取姑蘇
  • 第八回
      劉誠意喪師走太湖 胡來貢收糧避常熟
  • 第九回
      納土地縣丞謁安撫 封港門參將聚鄉兵
  • 第十回
      蕭參將貪利殺差官 荊監軍報仇連劇盜
  • 第十一回
      奮衝鋒方百長剖腹 誤放炮蕭振寰失機
  • 第十二回
      毛景龍因船空喪命 曹虞峰為戚幾傷生
  • 第十三回
      願留髮宋孝廉倡義 不拜牌陳主簿遭殃
  • 第十四回
      推盟主嚴子張握兵 搜奸細蕭世忠脫網
  • 第十五回
      為剃髮激反姑蘇郡 詐拈香襲殺八大王
  • 第十六回
      屯府學土撫台固守 撞齊門魯游擊陣亡
  • 第十七回
      李固山蟠門外大捷 劉花馬江陰縣用兵
  • 第十八回
      金秀才起義援江陰 嚴兵部定計襲吳郡
  • 第十九回
      福山兵奮請從戎 義陽師飛檄合勢
  • 第二十回
      陷忠良子求構釁 聽讒口海上發兵
  • 第二十一回
      李家橋嚴進士受縛 慧日寺胡泥水張威
  • 第二十二回
      犯眾怒孟立殞槍尖 跳營頭陸三死刀下
  • 第二十三回
      行賑恤結歡腐儒 托助餉搜括富戶
  • 第二十四回
      救保障萬姓號冤 行間諜賢紳脫難
  • 第二十五回
      受冤歸百姓拈香 講和議鄉紳設宴
  • 第二十六回
      授火器時敏失機 燒西莊子張出戰
  • 第二十七回
      何練兵南社壇交鋒 杜典史通河橋拒敵
  • 第二十八回
      胡龍光火燒東倉巷 大清兵銃打九萬圩
  • 第二十九回
      搶頭刀金老姜應數 強出頭馮長子遭擒
  • 第三十回
      丁景素力救北門民 褚德卿義釋鄒氏僕
  • 第三十一回
      胡來貢匹馬奔福山 時子求孤舟走塘墅
  • 第三十二回
      戰城中壯士橫屍 避相府秀才喋血
  • 第三十三回
      冒風雨泥塗士女 遭屠戮血染街衢
  • 第三十四回
      秦君台闔門死難 夏德璉三代生全
  • 第三十五回
      綁旗竿陳汝揚慘死 抬板門周秋卿得生
  • 第三十六回
      吳雲甫半載方回籍 翁浣思萬里得還鄉
  • 第三十七回
      各鄉鎮義兵嘯聚 七星橋時敏伏辜
  • 第三十八回
      歸氏堡李教頭焚身 謝家橋劉大癡殞命
  • 第三十九回
      何羽君率眾圍常熟 佟固山滿載返平江
  • 第四十回
      滅時營誤戮鄉兵長 退雄兵巧射吃煙胡
  • 第四十一回
      殘骨肉車焚瞎眼弟 梟首級繩絡光頭僧
  • 第四十二回
      嚴子張調兵收凌四 黃思竹定計剪張三
  • 第四十三回
      肆搶掠周伯襄忍氣 報冤仇蘇君望吃虧
  • 第四十四回
      洪知縣練塘村被困 顧秀才北水門耀兵
  • 第四十五回
      燒縣堂公安取火藥 投吳郡伯韜領號旗
  • 第四十六回
      獻密計三路下琴川 恃梟勇百人坐察院
  • 第四十七回
      嚴子張兵交華蕩 畢九龍師潰山北
  • 第四十八回
      批黃旗洪父母止殺 給告示陳監軍安民
  • 第四十九回
      援常熟舟師布海 破江陰火炮連天
  • 第五十回
      脫險阨季生出火宅 顯果報姜六入空門
  • 第五十一回
      徐子春穿紅被難 畢輝揚赤體脫身
  • 第五十二回
      三軍眾冒雨打糧 兩塘民棄家逃命
  • 第五十三回
      棄榮華挈家歸故里 遭擄掠冒死贖親兒
  • 第五十四回
      周穿珠救途人得報 鄒彥之善歌曲保身
  • 第五十五回
      換營裝小帽稱得勝 改服式人頭戴狗皮
  • 第五十六回
      漏軍情因妾傷性命 傳密諭為富碎家私
  • 第五十七回
      看光頸左泉婿受戮 捉剃頭良才子遭誅
  • 第五十八回
      屯萬福燒廬疑敵 破三營斬首獻功
  • 第五十九回
      何總兵揚帆泛海 曹大廳鼓棹擒敵
  • 第六十回
      土撫台恩招離叛 楊總鎮威震海洋
  • 辭典

      此編只記常熟福山自四月至九月半載實事,皆據見聞最著者敷衍成回,其餘鄰縣並各鄉鎮異變頗多,然只得之傳聞者,僅僅記述,不敢多贅。後之考國史者,不過曰:「某月破常熟,某月定福山。」 其間人事反覆,禍亂相尋,豈能悉數而論列之哉!故雖事或無關國計,或不遺重輕者,皆具載之,以彷彿於野史稗官之遺意云耳。時大清順治戊子夏月,七峰樵道人書於朱涇佛堂之書屋事跡根由。
      

    © 2024 朱邦復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