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   至  第一〇

1**時間: 地點:
    (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游子離鄉)
    (「得國由小兒,失國由小兒」,這是元朝的伯顏,拒絕宋使的口頭語,本沒有
    (甚麼秘讖,作為依據。)
    (但到事後追憶起來,卻似有絕大的因果,隱伏在內。)
    (宋室的江山,是從周主宗訓處奪來。)
    (宗訓衝齡踐阼,曉得甚麼保國保家的法兒?而且周主繼後符氏,又是初入宮中
    (,才為國母,周世宗納符彥卿女為後,後殂,復納其妹,入宮才十日。)
    (所有宮廷大事,全然不曾接洽,陡然遇著大喪,整日裡把淚洗面,恨不隨世宗
    (同去。)
    (可憐這青年嫠婦,黃口孤兒,煢煢孑立,形影相弔,那殿前都點檢趙匡胤,便
    (乘此起了異心,暗地裡聯絡將弁,托詞北征;陳橋變起,黃袍加身,居然自做
    (皇帝,擁兵還朝。)
    (看官!你想七歲的小周王,二十多歲的周太后,無拳無勇,如何抵敵得住?眼
    (見得由他播弄,驅往西宮,好好的半壁江山,霎時間被趙氏奪去。)
    (還說是甚麼禪讓,甚麼曆數,甚麼保全故主,甚麼坐鎮太平,彼歌功,此頌德
    (,差不多似舜、禹復出,湯、文再生。)
    (中國史官之不值一錢,便是此等諫頌所累。)
    (這時正當五季以降,亂臣賊子,搶攘數十年,得了一個逆取順守,彼善於此的
    (主兒,百姓都快活得很,哪個去追究隱情?因此遠近歸附,好容易南收北撫,
    (混一區夏,一番事情,兩番做成,這真叫作時來福輳,僥倖成功呢。)
    (偏是皇天有眼,看他傳到八九世,降下一個勁敵,把他河北一帶,先行奪去,
    (仍然令他坐個小朝廷;康王南渡,又傳了八九世,元將伯顏,引兵渡江,勢如
    (破竹,可巧南宋一線,剩了兩三個小孩子,今年立一個,明年被敵兵擄去,明
    (年再立一個,不到兩年,又驚死了,遺下趙氏一塊肉,孤苦伶仃,流離海嶠,
    (勉勉強強的過了一年,徒落得崖山覆沒,帝子銷沉,就是文、陸、張幾個忠臣
    (,做到力竭計窮,終歸無益,先後畢命,一死謝責。)
    (可見得果報昭彰,天道不爽。)
    (憑你如何巧計安排,做成一番掀天揭地的事業,到了子孫手裡,也有人看那祖
    (宗的樣子,不是巧取,便是強奪,悖入悖出,總歸是無可逃避呢。)
    (為世人作一棒喝,並非迷信之言。)
    (不過惡多善少,報應必速;善多惡少,報應較遲。)
    (試看朱溫、李存勗、石敬瑭、劉知遠、郭威等人,多半是淫兇暴虐,善不敵惡
    (,自己雖然快志,子孫不免遭殃。)
    (忽而興,忽而亡,總計五季十三君,一古腦兒只四五十年,獨兩宋傳了十八主
    (,共有三百二十年,這也由趙氏得國以後,頗有幾種深仁厚澤,維系人心,不
    (似那五季君主,一味強暴,所以歷世尚久,比兩漢只短數十年,比唐朝且長數
    (十年,等到山窮水盡,方致滅亡,這卻是天意好善,格外優待呢!)
    (小子閒覽宋史,每歎宋朝的善政,卻有數種:第一種,是整肅宮闈,沒有女禍
    (;第二種,是抑制宦官,沒有奄禍;第三種,是睦好懿親,沒有宗室禍;第四
    (種,是防閒戚裡,沒有外戚禍;第五種,是罷典禁兵,沒有強藩禍,不但漢、
    (唐未能相比,就是夏、商、週三代,恐怕還遜他一籌。)
    (但也有兩大誤處:北宋抑兵太過,外乏良將,南宋任賢不專,內乏良相。)
    (遼、金、元三國,迭起北方,屢為邊患。)
    (當趙宋全盛的時候,還不能收復燕、雲十六州,後來國勢日衰,無人專閫,寇
    (兵一入,如摧枯拉朽一般,今日失兩河,明日割三鎮,帝座一傾,主子被虜;
    (到了南渡以後,殘喘苟延,已成弩末,稍稍出了幾員大將,又被那賊臣奸相,
    (多方牽制,有力沒處使,有志沒處行,風波亭上,冤獄構成,西子湖邊,騎驢
    (歸去,大家心灰意懶,坐聽敗亡,沒奈何迎敵乞降,沒奈何蹈海殉國。)
    (說也可憐,兩宋三百二十年間,始終被夷狄所制,終弄到舉國授虜,寸土全無
    (,彼時懲前毖後的趙太祖,哪裡防得到這般收場?其實是人有千算,天教一算
    (,若非冥冥中有此主宰,那篡竊得來的國家,反好長久永遠,千年不敗,咳!
    (天下豈有是理嗎?總冒一段,仍歸到篡竊之罪,筆大如椽,心細似發。)
    (看官不要笑我饒舌,請看下文依次敘述,信而有徵,才知小子是核實陳詞,並
    (非妄加褒貶哩。)
    (稗官野乘,一同俯首。)
    
    
2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且說後唐明宗天成二年,洛陽的夾馬營內,生下一個香孩兒,遠近傳為異聞。
    ()
    (什麼叫作香孩兒呢?相傳是兒初生,赤光繞空,並有一股異香,圍裹兒體,經
    (宿不散,因此叫作香孩兒。)
    (從異聞入手,下筆突兀。)
    (或謂後唐明宗李嗣源,繼阼以後,每夕在宮中焚香,向天拜祝,自言某本胡人
    (,為眾所推,暫承唐統,願天早生聖人,為生民主,撥亂反正,混一中原。)
    (誰知他一片誠心,感格上蒼,誕生靈異,洛陽的香孩兒,便是將來的真命天子
    (,生有異征,也是應有的預兆。)
    (香孩兒事見正史,雖或由史官諛頌,但崛起為帝,傳統三百年,當非凡人可比
    (。)
    (究竟這香孩兒姓甚名誰?看官聽著!便是宋太祖趙匡胤。)
    (畫龍點睛。)
    (他祖籍涿州,本是世代為官,不同微賤。)
    (高祖名朓,曾受職唐朝,做過永清、文安、幽都的大令。)
    (曾祖名珽,曆官藩鎮,兼任御史中丞。)
    (祖名敬,又做過營、薊、涿三州刺史。)
    (父名弘殷,少驍勇,善騎射,後唐莊宗時,曾留典禁軍,娶妻杜氏,系定州安
    (喜縣人,治家嚴毅,頗有禮法,第一胎便生一男,取名匡濟,不幸夭逝,第二
    (胎復生一男,就是這個香孩兒。)
    (香孩兒體有金色,數日不變,難道是羅漢投胎?到了長大起來,容貌雄偉,性
    (情豪爽,大家目為英器。)
    (乃父弘殷,歷後唐、後晉二朝,未嘗失職。)
    (香孩兒趙匡胤,出入營中,專喜騎馬,復好射箭,有時弘殷出征,匡胤侍母在
    (家,無所事事,輒以騎射為戲。)
    (母杜氏勸他讀書,匡胤奮然道)
匡 胤:治世用文,亂世用武,現在世事擾亂,兵戈未靖,兒願嫻習武事,留待後用,他
    日有機可乘,得能安邦定國,才算出人頭地,不至虛過一生呢。
    (人生不可無志,請看宋太祖自負語。)
杜 氏:(杜氏笑道)但願兒能繼承祖業,毋玷門楣,便算幸事,還想甚麼大功名,大事
    業哩!
匡 胤:唐太宗李世民,也不過一將門之子,為什麼化家為國,造成帝業?兒雖不才,亦
    想與他相似,轟轟烈烈做個大丈夫,母親以為可好麼?
杜 氏:(杜氏怒道)你不要信口胡說!世上說大話的人,往往後來沒用,我不願聽你瞎
    鬧,你還是讀書去罷!
    (匡胤見母親動怒,才不敢多嘴,默然退出。)
    (怎奈天性好動,不喜靜居,往往乘隙出遊,與鄰里少年,馳馬角射,大家多賽
    (他不過,免不得有妒害的心思。)
    
    
3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有少年某牽一惡馬,來訪匡胤,湊巧匡胤出來,見了少年,卻是平素往
    (來,互相熟識,立談數語,便問他牽馬何事?少年)
少 年:這馬雄壯得很,只是沒人能騎,我想你有駕馭才,或尚能馳騁一番,所以特來請
    教。
    (匡胤將馬一瞧,黃鬃黑鬣,並沒有什麼奇異,不過馬身較肥,略覺高大,便微
    (哂道)
匡 胤:天下沒有難騎的馬匹,越是怪馬,我越要騎他,但教駕馭有方,怕他倔強到哪裡
    去!
    (後來駕馭武臣,亦是此術。)
少 年:(少年恰故意說道)這也不可一概而論的。的盧馬常妨主人,也宜小心為是。
    (遣將不如激將,少年亦會使刁。)
匡 胤:(匡胤笑道)不能馭馬,何能馭人?你看我跑一回罷!
少 年:(少年對他嘻笑)我去攜馬鞍等來,可好麼?
匡 胤:(匡胤笑道)要什麼馬鞍等物。
    (說至此,即從少年手中,取過馬鞭,奮身一躍,上馬而去。)
    (那馬也不待鞭策,向前急走,但看它展開四蹄,似風馳電掣一般,倏忽間跑了
    (五六里。)
    (前面恰有一城,城闉不甚高大,行人頗多,匡胤恐飛馬入城,人不及避,或至
    (撞損,不如阻住馬頭,仍從原路回來,偏這馬不聽約束,而且因沒有銜勒,令
    (人無從羈絆,匡胤不覺焦急,正在馬上設法,俯首凝思,不料這馬跑得越快,
    (三腳兩步,竟至城闉,至匡胤抬起頭來,湊巧左額與門楣相觸,似覺微痛,連
    (忙向後一仰,好一個倒翻觔鬥,從馬後墜將下來。)
    (我為他捏一把冷汗。)
    (某少年在後追躡,遠遠的見他墜地,禁不住歡呼道)
少 年:匡胤!匡胤!你今朝也著了道兒,任你頭堅似鐵,恐也要撞得粉碎了。
    
    
4**時間: 地點:
    (正說著,驀見匡胤仍安立地上,只馬恰從斜道竄去,離了一箭多地,匡胤復搶
    (步追馬,趕上一程,竟被追著,依然聳身騰上,揚鞭向馬頭一攔,馬卻隨鞭回
    (頭,不似前次的倔強,順著原路,安然回來。)
    (少年在途次遇著,見匡胤面不改色,從容自若,不由的驚問道)
不由的:我正為你擔懮,總道你此次墜馬,定要受傷,偏你卻有這麼本領,仍然乘馬回來
    ,但身上可有痛楚麼?
匡 胤:我是毫不受傷,但這馬恰是性悍,非我見機翻下,好頭顱早已撞碎了。
    (言罷,下馬作別,竟自回去。)
    (某少年也牽馬歸家,無庸細表。)
    (惟匡胤聲名,從此漸盛,各少年多敬愛有加,不敢侮弄,就中與匡胤最稱莫逆
    (,乃是韓令坤與慕容延钊兩人。)
    (令坤籍隸磁州,延钊籍隸太原,都是少年勇敢,倜儻不群,因聞匡胤盛名,特
    (來拜訪,一見傾心,似舊相識。)
    (嗣是往來無間,聯成知己,除研究武備外,時或聯轡出遊,或校射,或縱獵,
    (或蹴踘,或擊毬,或作樗蒲戲。)
    (某日,與韓令坤至土室中,六博為歡,正在呼麼喝盧的時候,突聞外面鳥雀聲
    (喧,很是嘈雜,都不禁驚訝起來。)
匡 胤:敢是有毒蟲猛獸,經過此間,所以驚起鳥雀,有此喧聲。好在我等各帶著弓箭,
    盡可出外一觀,射死幾個毒蟲,幾個猛獸,不但為鳥雀除害,並也為人民免患,
    韓兄以為何如?
    (令坤聽了,大喜道)
令 坤:你言正合我意。
    (一主一將,應寓仁心。)
    (當下停了博局,挾了弓矢,一同出室,四處探望,並沒有毒蟲猛獸,只有一群
    (喜雀,互相搏鬥,因此噪聲盈耳。)
令 坤:(韓令坤)雀本同類,猶爭鬧不休,古人所謂雀角相爭,便是此意。
匡 胤:我等可有良法,替它解圍?
令 坤:這有何難,一經驅逐,自然解散了。
匡 胤:你我兩人,也算是一時好漢,為什麼效那兒童舉動,去趕鳥雀呢?
令 坤:依你說來,該怎麼辦?
匡 胤:兩造相爭,統是很戾的壞處,我與你挾著弓箭,正苦沒用,何妨彈死幾只暴雀,
    隱示懲戒。來!來!你射左,我射右,看哪個射得著哩!
    (令坤依言,便抽箭搭弓,向左射去。)
    (匡胤也用箭右射,颼颼的發了數箭,射中了好幾只,隨箭墮下,餘雀統已驚散
    (,飛逃得無影無蹤了。)
    (除暴之法,均可作如是觀。)
    (兩人方櫜弓戢矢,忽又聽得一聲怪響,從背後過來,彷彿與地震相似,急忙返
    (身後顧,那土室卻無緣無故,坍塌下來。)
令 坤:(令坤驚訝道)好好一間土室,突然坍倒,正是出人意外,虧得我等都出外彈雀
    ,否則壓死室中,沒處呼冤呢!
匡 胤:這真是奇極了!想是你我命不該死,特借這雀噪的聲音,叫我出來,雀既救我的
    命,我還要它的命,這是大不應該的。現在悔已遲了,你我不如拾起死雀,一一
    掩埋才是。
    (無非仁術,令坤也即允諾,當將死雀盡行埋訖,然後分手自歸。)
    (會晉亡漢繼,中原一帶,多被遼主蹂躪,民不聊生。)
    (匡胤年逾弱冠,聞著這種消息,未免懮歎,恨不得立刻從軍,驅除大敵。)
    (既而遼主道歿,遼兵北去。)
    (事見五代史,故此處從略。)
    (匡胤父弘殷,已為匡胤聘定賀女,擇吉成婚,燕爾新歡,自在意中,免不得兒
    (女情長,英雄氣短。)
    (到了漢乾祐中,隱帝時。)
    (弘殷出征鳳翔,戰敗王景,積功擢都指揮使,匡胤未曾隨征,在家閒著,又惹
    (起一腔壯志,便欲辭母西行。)
    (乃母杜氏,不肯照允,他竟潛身外出,直往襄陽,在途寄信回家,勸慰母妻,
    (那母妻才得知曉,但已無法挽留,只好聽他前去。)
    (匡胤初經遠遊,未識路徑,本擬向西從父,不意走錯了路,反繞道南行;及自
    (知有誤,索性將錯便錯,順道行去。)
    (所苦隨身資斧,帶得不多,行至襄陽,一無所遇,反將川資一概用盡。)
    (關山失路,日暮途窮,那時進退維谷,不得已投宿僧寺。)
    (僧徒多半勢利,看他行李蕭條,衣履黯敝,已料到是落魄征夫,樂得白眼相對
    (,當下嘩聲逐客,不容羈留。)
    (匡胤沒法,只好婉詞央告,借宿一宵,說至再三,仍不得僧徒允洽,頓時忍耐
    (不住,便厲聲道)
匡 胤:你等禿奴,這般無情,休要惹我懊惱!
令 坤:(一僧隨口戲應道)你又不是個皇帝,說要甚麼,便依你甚麼。我今朝偏不依你
    ,看你使出什麼法兒!
    (道言未絕,那右足上已著了一腳,不知不覺的倒退幾步,跌倒地上。)
令 坤:(旁邊走過一僧,叱匡胤道)你敢是強徒嗎?快吃我一拳!
    (說時遲,那時快,這僧拳已向匡胤胸前,猛擊過來。)
    (匡胤不慌不忙,輕輕的伸出右手,將他來拳接住,喝一聲去,那僧已退了丈許
    (,撲塌一聲,也向地上睡倒了。)
    (還有幾個小沙彌,嚇得魂不附體,統向內飛奔,不一時走出了一個老僧,衲衣
    (錫杖,款款前來,匡胤瞧將過去,卻是龐眉皓首,臞骨清顏,比初見的兩僧,
    (大不相同,不由的躁釋矜平,竦然起敬。)
    (小子有詩詠那老僧道:
    (  莫言方外乏奇人,參透禪關悟夙因。)
    (願借片帆風送力,好教真主出迷津。)
    (欲知老僧如何對付,且至下回表明。)
    (看本回一段總冒,已將宋朝三百年事,包括在內。)
    (所謂振衣揭領,舉綱定綱,以視俗本小說,空空洞洞的說了幾句套話,固自大
    (相逕庭矣。)
    (後半敘入宋太祖出身,都是依據正史,不涉虛誕,偏下筆獨有神采,令人刮目
    (相看,是蓋具史家小說家之二長,故能雋妙若比。)
    (古人所謂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,吾於作者亦雲。)
    (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)
    
    
5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寺中有一老僧,出見匡胤,匡胤知非常僧,向他拱手。)
老 僧:(老僧慌忙答禮)小徒無知,冒犯貴人,幸勿見怪!
匡 胤:貴人兩字,僕不敢當,現擬投效戎行,路經貴地,無處住宿,特借寶剎暫寓一宵
    ,哪知令徒不肯相容,並且惡語傷人,以至爭執,亦乞高僧原諒!
老 僧:點檢作天子,已有定數,何必過謙。
    (匡胤聽了此語,莫明其妙,便問點檢為誰,老僧微笑道)
老 僧:到了後來,自有分曉,此時不便饒舌。
    (埋伏後文。)
    (說畢,便把墜地的兩僧喚他起來,且呵責道)
匡 胤:你等肉眼,哪識聖人?快去將客房收拾好了,準備貴客休息。
    (兩僧無奈,應命起立。)
    (老僧復問及匡胤行囊,匡胤)
匡 胤:只有箭囊、弓袋,餘無別物。
    (老僧又命兩徒攜往客房,自邀匡胤轉入客堂,請他坐下,並呼小沙彌獻茶。)
    (待茶已獻入,才旁坐相陪。)
    (匡胤問他姓名,老僧)
老 僧:老衲自幼出家,至今已將百年,姓氏已經失記了。
    (正史不載老僧姓氏,故借此略過。)
匡 胤:總有一個法號。
老 僧: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,老僧嘗自署空空,別人因呼我為空空和尚。
匡 胤:法師壽至期頤,道行定然高妙,弟子愚昧,未識將來結局,還乞法師指示。
老 僧:不敢,不敢。夾馬營已呈異兆,香孩兒早現奇征,後福正不淺哩!
    (匡胤聽了,越覺驚異,不禁離座下拜。)
    (老僧忙即避開,且合掌道)
老 僧:阿彌陀佛,這是要折殺老衲了。
匡 胤:法師已知過去,定識未來,就使天機不可泄漏,但弟子此時,正當落魄,應從何
    路前行,方可得志?
老 僧:再向北行,便得奇遇了。
    (匡胤沈吟不答,老僧)
老 僧:貴人不必疑慮,區區資斧,老衲當代籌辦。
    (有此奇僧,真正難得。)
匡 胤:怎敢要法師破費?
老 僧:結些香火緣,也是老衲分內事。今日在敝寺中荒宿一宵,明日即當送別,免得誤
    過機緣。
老 僧:(說至此,即呼小沙彌至前,囑咐道)你引這位貴客,到客房暫憩,休得怠慢!
    (小沙彌遵了師訓,導匡胤出堂,老僧送出門外,向匡胤告辭,扶杖自去。)
    (匡胤隨至客房,見牀榻被褥等,都已整設,並且窗明几淨,饒有一種清氣,不
    (覺欣慰異常。)
    (過了片刻,復由小沙彌搬入晚餐,野簌園蔬,清脆可賞。)
    (匡胤正饑腸轆轆,便龍吞虎飲了一番,吃到果腹,才行罷手。)
    (待殘肴撤去,自覺身體疲倦,便睡在牀上,向黑甜鄉去了。)
    (一枕初覺,日已當窗,忙披衣起牀,當有小沙彌入房,伺候盥洗,並進早餐。
    ()
    (餐畢出外,老僧已扶杖佇候。)
    (兩下相見,行過了禮,復相偕至客堂,談了片刻,匡胤即欲告辭。)
老 僧:且慢!老衲尚有薄酒三杯,權當餞行,且俟午後起程,尚為未晚。
    (匡胤乃復坐定,與老僧再談時局,並問何日可致太平。)
老 僧:中原混一,便可太平,為期也不遠了。
匡 胤:真人可曾出世?
老 僧:遠在千里,近在眼前,但總要戒殺好生,方能統一中原。
    (趙氏得國之由,賴此一語。)
匡 胤:這個自然。
    (兩下復縱論多時,但見日將亭午,由小沙彌搬進素肴,並熱酒一壺,陳列已定
    (,老僧請匡胤上坐,匡胤謙不敢當,且語老僧道)
老 僧:蒙法師待愛,分坐抗禮,叨惠已多,怎敢僭居上位哩?
老 僧:(老僧微哂道)好!好!目下蛟龍失水,潛德韜光,老衲尚得叨居主位,貴客還
    未僭越,老衲倒反僭越了。
    (語中有刺。)
    (言畢,遂分賓主坐下。)
    (隨由老僧與匡胤斟酒,自己卻用杯茗相陪,並向匡胤道)
老 僧:老衲戒酒除葷,已好幾十年了,只得用茶代酒,幸勿見罪!
    (匡胤復謙謝數語。)
    (飲了幾杯,即請止酌。)
    (老僧也不多勸,即命沙彌進飯。)
    (匡胤吃了個飽,老僧只吃飯半碗,當由匡胤動疑,問他何故少食?老僧)
老 僧:並無他奇,不過服氣一法。今日吃飯半碗,還是為客破戒哩。
匡 胤:此法可學否?
老 僧:這是禪門真訣,如貴客何用此法。
    (天子玉食萬方,何必辟谷。)
    (匡胤方不多言。)
    (老僧一面命沙彌撤肴,一面命僧徒取出白銀十兩,贈與匡胤。)
    (匡胤再三推辭,老僧)
老 僧:不必!不必!這也由施主給與敝寺,老衲特轉贈貴客,大約北行數日,便有棲枝
    ,贐儀雖少,已足敷用了。
    (匡胤方才領謝。)
老 僧:(老僧復道)老衲並有數言贈別。
匡 胤:敬聽清誨!
老 僧:『遇郭乃安,歷周始顯,兩日重光,囊木應讖。』這十六字,請貴客記取便了。
    (匡胤茫然不解,但也不好絮問,只得答了領教兩字。)
    (當下由僧徒送交箭囊弓袋,匡胤即起身拜別,並訂後約道)
匡 胤:此行倘得如願,定當相報。法師鑒察未來,何時再得重聚?
老 僧:待到太平,自當聚首了。
    (太平二字,是隱伏太平年號。)
    (匡胤乃挾了箭囊,負了弓袋,徐步出寺,老僧送至寺門,道了)
老 僧:前途珍重。
    (一語,便即入內。)
    (匡胤遵著僧囑,北向前進,在途飽看景色,縱觀形勢,恰也不甚寂寞。)
    (至渡過漢水,順流而上,見前面層山疊嶂,很是險峻,山後隱隱有一大營,依
    (險駐紮,並有大旗一面,懸空蕩漾,燁燁生光,旗上有一大字,因被風吹著,
    (急切看不清楚。)
    (再前行數十步,方認明是個「郭」字,當即觸動觀念,私下自忖道)
匡 胤:老僧說是『遇郭乃安』,莫非就應在此處麼?
    (回顧前文。)
    (便望著大營,搶步前趨。)
    (不到片刻,已抵營前。)
匡 胤:(營外有守護兵立著,便向前問訊道)貴營中的郭大帥,可曾在此麼?
兵 士:在這裡。你是從何處來的?
匡 胤:我離家多日了。現從襄陽到此。
兵 士:你到此做甚麼?
匡 胤:特來拜謁大帥,情願留營效力。
兵 士:請道姓名來!
匡 胤:我姓趙名匡胤,是涿州人氏,父現為都指揮使。
兵 士:(兵士伸舌道)你父既為都指揮,何不在家享福,反來此投軍?
匡 胤:亂世出英雄,不乘此圖些功業,尚待何時?
    (壯士聽者!兵士)
兵 士:你有這番大志,我與你通報便了。
    (看官!你道這座大營,是何人管領,原來就是後周太祖郭威。)
    (他此時尚未篡漢,仕漢為樞密副使,隱帝初立,河中、永興、鳳翔三鎮,相繼
    (抗命。)
    (李守貞鎮守河中,尤稱桀驁,為三鎮盟主。)
    (郭威受命西征,特任招慰安撫使,所有西面各軍,統歸節制,此時正發兵前進
    (,在途暫憩。)
    (湊巧匡胤遇著,便向前投效。)
    (至兵士代他通報,由郭威召入,見他面方耳大,狀貌魁梧,已是器重三分。)
    (當下問明籍貫,並及他祖父世系。)
    (匡胤應對詳明,聲音洪亮。)
匡 胤:(郭威便道)你父與我同寅,現方報績鳳翔,你如何不隨父前去,反到我處投效
    呢?
    (匡胤述及父母寵愛,不許從軍,並言潛身到此的情形。)
兵 士:(郭威乃向他說道)將門出將,當非凡品,現且留我帳下,同往西征,俟立有功
    績,當為保薦便了。
    (郭雀兒恰也有識。)
    (匡胤拜謝。)
    (嗣是留住郭營,隨赴河中,披堅執銳,所向有功。)
    (至李守貞敗死,河中平定,郭移任鄴都留守,待遇匡胤,頗加優禮,惟始終不
    (聞保薦,因此未得優敘。)
    (無非留為己用。)
    (既而郭威篡立,建國號周,匡胤得拔補東西班行首,並拜滑州副指揮。)
    
    
6**時間: 地點:
    (未幾復調任開封府馬直軍使。)
    (世宗嗣位,竟命他入典禁兵。)
    (歷周始顯,其言復驗。)
    (會北漢主劉崇,聞世宗新立,乘喪窺周,乃自率健卒三萬人,並聯結遼兵萬餘
    (騎,入寇高平。)
    (世宗姓柴名榮,系郭威妻兄柴守禮子,為威義兒。)
    (威無子嗣,所以柴榮得立,廟號世宗。)
    (他年已逾壯,曉暢軍機,郭威在日,曾封他為晉王,兼職侍中,掌判內外兵馬
    (事。)
    (既得北方警報,毫不慌忙,即親率禁軍,兼程北進。)
    (不兩日,便到高平。)
    (適值漢兵大至,勢如潮湧,人人勇壯,個個威風,並有朔方鐵騎,橫厲無前,
    (差不多有滅此朝食的氣象。)
    (周世宗麾兵直前,兩陣對圓,也沒有什麼評論,便將對將,兵對兵,各持軍械
    (戰鬥起來。)
    (不到數合,忽周兵陣內,竄出一支馬軍,向漢投降,解甲棄械,北向呼萬歲。
    ()
    (還有步兵千餘人,跟了過去,也情願作為降虜。)
    (周主望將過去,看那甘心降漢的將弁,一個是樊愛能,一個是何徽,禁不住怒
    (氣勃勃,突出陣前,麾兵直上,喊殺連天。)
    (漢主劉崇,見周主親自督戰,便令數百弓弩手,一齊放箭,攢射周主。)
    (周主麾下的親兵,用盾四蔽,雖把周主護住,麾蓋上已齊集箭鏃,約有好幾十
    (枝。)
    (匡胤時在中軍,語同列道)
匡 胤:主懮臣辱,主危臣死,我等難道作壁上觀麼?
    (言甫畢,即挺馬躍出,手執一條通天棍,搗入敵陣。)
    (各將亦不甘退後,一擁齊出,任他箭如飛蝗,只是尋隙殺入。)
兵 士:(俗語嘗言道)一夫拚命,萬夫莫當,
    (況有數十健將,數千銳卒,同心恊力的殺將進去,眼見得敵兵攪亂,紛紛倒退
    (。)
    (是匡胤第一次大功。)
    (周主見漢兵敗走,更率軍士奮勇追趕,漢兵越逃越亂,周兵越追越緊。)
    (等到漢主退入河東,閉城固守,周主方擇地安營。)
    (樊愛能、何徽等軍,被漢主拒絕,不准入城,沒奈何仍回周營,束手待罪。)
    (周世宗立命斬首,全軍股栗。)
    (應該處斬。)
    (翌日,再驅兵攻城,城上矢石如雨。)
    (匡胤復身先士卒,用火焚城。)
    (城上越覺驚慌,所有箭鏃,一齊射下。)
    (那時防不勝防,匡胤左臂,竟被流矢射著,血流如注,他尚欲裹傷再攻,經周
    (主瞧著,召令還營。)
    (且因頓兵城下,恐非久計,乃拔隊退還,仍返汴都。)
    (擢匡胤為都虞侯,領嚴州刺史。)
    (世宗三年,復下令親征淮南,淮南為李氏所據,國號南唐,主子叫作李璟,南
    (唐源流,見五代史。)
    (他與周也是敵國。)
    (周主欲蕩平江、淮,所以發兵南下。)
    (匡胤自然從征,就是他父親弘殷,也隨周主南行。)
    (先鋒叫作李重進,官拜歸德節度使。)
    (到了正陽,南唐遣將劉彥貞,引兵抵敵,被重進殺了一陣,唐兵大敗,連彥貞
    (的頭顱,也不知去向。)
    (匡胤繼進,遇著唐將何延錫,一場鏖鬥,又把他首級取了回來。)
    (這等首級,太屬鬆脆。)
    (南唐大震,忙遣節度皇甫暉、姚鳳等,領兵十餘萬,前來攔阻。)
    (兩人聞周兵勢盛,不敢前進,只駐守著清流關,擁眾自固。)
    (清流關在滁州西南,倚山負水,勢頗雄峻,更有十多萬唐兵把守,顯見是不易
    (攻入。)
    (探馬報入周營,周主未免沈吟。)
匡 胤:(匡胤挺身前奏道)臣願得二萬人,去奪此關。
    (又是他來出頭。)
周 主:卿雖忠勇,但聞關城堅固,皇甫暉、姚鳳也是南唐健將,恐一時攻不下哩。
匡 胤:暉、鳳兩人,如果勇悍,理應開關出戰,今乃逗留關內,明明畏怯不前,若我兵
    驟進,出其不意,一鼓便可奪關;且乘勢掩入,生擒二將,也是容易。臣雖不才
    ,願當此任!
周 主:要奪此關,除非掩襲一法,不能成功。朕聞卿言,已知卿定足勝任,明日命卿往
    攻便了。
    (世宗也是知人。)
匡 胤:事不宜遲,就在今日。
    (周主大喜,即撥兵二萬名,令匡胤帶領了去。)
    (匡胤星夜前進,路上掩旗息鼓,寂無聲響,只命各隊魚貫進行。)
    (及距關十里,天色將曉,急命軍士疾進,到關已是黎明瞭。)
    (關上守兵,全然未知,尚是睡著。)
    (至雞聲催過數次,旭日已出東方,乃命偵騎出關,探察敵情。)
    (如此疏忽,安能不敗。)
    (不意關門一開,即來了一員大將,手起刀落,連斃偵騎數人。)
    (守卒知是不妙,急欲闔住關門,偏偏五指已被剁落,暈倒地上。)
    (那周兵一哄而入,大刀闊斧,殺將進去。)
    (皇甫暉、姚鳳兩人,方在起牀,驟聞周兵入關,嚇得手足無措,還是皇甫暉稍
    (有主意,飛走出室,跨馬東奔。)
    (姚鳳也顧命要緊,隨著後塵,飛馬竄去。)
    (可憐這十多萬唐兵,只恨爹娘生得腳短,一時不及逃走,被周兵殺死無數。)
    (有一半僥倖逃生,都向滁州奔入。)
    (皇甫暉、姚鳳一口氣跑至滁城,回頭一望,但見塵氛滾滾,旗幟央央,那周兵
    (已似旋風一般追殺過來,他倆不覺連聲叫苦,兩下計議,只有把城外吊橋,趕
    (緊拆毀,還可阻住敵兵。)
    (當下傳令拆橋,橋板撤去,總道濠渠寬廣,急切不能飛越,誰知周兵追到濠邊
    (,一聲吶喊,都投入水中,鳧水而至。)
    (最奇怪的是統帥趙匡胤,勒馬一躍,竟跳過七八丈的闊渠,絕不沾泥帶水,安
    (安穩穩的立住了。)
    (這一驚非同小可,忙避入城中,閉門拒守。)
    (匡胤集眾猛攻,四面架起雲梯,將要督兵登城,忽城上有聲傳下道)
匡 胤:請周將答話!
匡 胤:有話快說!
    (言畢,即舉首仰望,但見城上傳話的人,並非別個,就是南唐節度使皇甫暉。
    ()
周 主:(他向匡胤拱手道)來將莫非趙統帥?聽我道來!我與你沒甚大仇,不過各為其
    主,因此相爭。你既襲據我清流關,還要追到此地,未免逼人太甚!大丈夫明戰
    明勝,休要這般促狹。現在我與你約,請暫行停攻,容我成列出戰,與你決一勝
    負。若我再行敗衄,願把此城奉獻。
匡 胤:(匡胤大笑道)你無非是個緩兵計,我也不怕你使刁,限你半日,整軍出來,我
    與你廝殺一場,賭個你死我活,教你死而無怨。
    (皇甫暉當然允諾。)
    (自己還道好計,其實不如仍行前策,棄城了事,免得為人所擒。)
    (匡胤乃暫令停攻,列陣待著。)
    (約過半日,果然城門開處,擁出許多唐兵,皇甫暉、姚鳳並轡出城,正要上前
    (搦戰,忽覺前隊大亂,一位盔甲鮮明的敵帥,帶著銳卒,衝入陣來。)
    (皇甫暉措手不及,被來帥奮擊一棍,正中左肩,頓時熬受不起,阿喲一聲,撞
    (落馬下。)
    (姚鳳急來相救,不防刀槍齊至,馬先受傷,前蹄一蹷,也將姚鳳掀翻。)
    (周兵趁勢齊上,把皇甫暉、姚鳳兩人,都生擒活捉去了。)
    (這是匡胤第二次立功。)
    (小子有詩詠道:
    (  大業都成智勇來,偏師一出敵鋒摧。)
    (試看虜帥成擒日,畢竟奇功出異才。)
    (看官不必細猜,便可知這位敵帥是趙匡胤了。)
    (欲知以後情狀,請看官續閱下回。)
    (讀《宋太祖本紀》,載太祖舍襄陽僧寺,有老僧素善術數,勸之北往,並贈厚
    (贐,太祖乃得啟行,獨老僧姓氏不傳,意者其黃石老人之流亞歟?一經本回演
    (述,借老僧之口,為後文寫照,前台花發後台見,上界鐘聲下界聞。)
    (於此可以見呼應之注焉。)
    (至太祖事周以後,所立功績,莫如高平、清流關二役,著書人亦格外從詳,不
    (肯少略,為山九仞,基於一簣,此即宋太祖肇基之始,表而出之,所以昭實跡
    (也。)
    (第三回 懮父病重托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)
    
    
7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皇甫暉、姚鳳,既被周兵擒住,唐兵自然大溃,滁州城不戰即下。)
    (匡胤入城安民,即遣使押解囚虜,向周主處報捷。)
    (周主受俘後,命翰林學士竇儀,至滁州籍取庫藏,由匡胤一一交付。)
    (既而匡胤復欲取庫中絹匹,儀出阻道)
匡 胤:公初入滁,就使將庫中寶藏,一律取去,亦屬無妨,今已籍為官物,應俟皇帝詔
    書,方可支付,請公勿怪!
    (匡胤聞言,毫無怒意,反婉顏謝道)
匡 胤:學士言是,我知錯了!
    (惟能知過,方期寡過。)
    (過了一天,復有軍事判官到來,與匡胤相見。)
    (兩下敘談,甚是投契。)
    (看官道是何人?乃是宋朝的開國元勛,歷相太祖、太宗二朝,晉爵太師魏國公
    (,姓趙名普,字則平。)
    (太祖受禪,普實與謀,此處特別表明,寓有微意。)
    (竇儀亦宋太祖功臣,故上文亦曾提出。)
    (他祖籍幽、薊,因避亂遷居洛陽,匡胤本與相識,至是由周相范質薦舉,乃至
    (滁州。)
    (舊雨重逢,倍增歡洽。)
    (會匡胤部下,受命清鄉,捕得鄉民百餘名,統共指為匪盜,例當棄市,趙普獨
    (抗議道)
趙 普:未曾審問明白,便將他一律殺死,倘或誣良為盜,豈非誤傷人命?
匡 胤:(匡胤笑道)書生所見,未免太迂,須知此地人民,本是俘虜,我將他一律赦罪
    ,已是法外施仁,今復甘作盜匪,若非立正典刑,如何儆眾?
趙 普:南唐雖系敵國,百姓究屬何辜?況明公素負大志,極思統一中原,奈何秦、越相
    視,自分畛域?王道不外行仁,還乞明公三思!
    (已陰目匡胤為天子。)
匡 胤:你若不怕勞苦,煩你去審訊便了。
    (趙普即去訊鞫,一一按驗,多無佐證,遂稟白匡胤,除犯贓定罪外,一律釋放
    (。)
    (鄉民大悅,爭頌匡胤慈明。)
    (匡胤益信趙普先見,凡有疑議,盡與籌商。)
    (趙普亦格外效忠,知無不言。)
    (適匡胤父弘殷,亦率兵到滁,父子聚首,當然欣慰。)
    (不料隔了數日,弘殷竟生起病來,匡胤日夕侍奉,自不消說。)
    (誰料揚州警報,紛紛前來,周主也有詔書頒達,命匡胤速趨六合,兼援揚州。
    ()
    (原來滁州既下,南唐大震,唐主李璟,遣李德明乞和,願割地罷兵,周主不許
    (。)
    (德明返唐,唐主遂挑選精銳,得六萬人,命弟齊王李景達為元帥,向江北進發
    (,直抵揚州。)
    (揚州本南唐所據,與六合相距百餘里,同為江北要塞,是時正由匡胤父弘殷,
    (受周主命,奪據揚州。)
    (弘殷西還入滁,留韓令坤居守。)
    (令坤聞唐兵大至,恐寡不敵眾,飛向滁州求援。)
    (周主又敦促匡胤出師,匡胤內奉君命,外迫友情,怎敢坐視不發?無如父病未
    (痊,一時又不忍遠離,公義私恩,兩相感觸。)
    (不由的進退爇徨,驟難解決。)
    (當下與趙普熟商,趙普)
趙 普:君命不可違,請公即日前行。若為尊翁起見,普願代盡子職。
匡 胤:這事何敢煩君?
趙 普:公姓趙,普亦姓趙,彼此本屬同宗。若不以名位為嫌,公父即我父,一切視寒問
    暖,及進奉藥餌等事,統由普一人負責,請公盡管放心!
    (後世如袁某等人,強認同姓為同宗,莫非就從此處學來?匡胤拜謝道)
匡 胤:既蒙顧全宗誼,此後當視同手足,誓不相負。
趙 普:(趙普慌忙答禮道)普何人斯?敢當重禮!
    (於是匡胤留普居守,把公私各事,都托付與普,自選健卒二千名,即日東行。
    ()
    (既至六合,聞揚州守將韓令坤,已棄城西走,不禁大憤道)
不 禁:揚州是江北重鎮,若復被南唐奪回,大事去了。
不 禁:(便派兵駐紮衝道,阻住揚州溃軍,並下令道)如有揚州兵過此,盡行刖足,不
    准私放。
    (一面遣書韓令坤,略言:「總角故交,素知兄勇,今聞怯退,殊出意料。)
    (兄如離揚州一步,上無以報主,下無以對友,昔日英名,而今安在」云云。)
    (韓令坤被他一激,竟督兵返旆,仍還揚州拒守。)
    (可巧南唐偏將陸孟俊,從泰州殺到,令坤誓師道)
令 坤:今日敵兵到來,我當與他決一死戰,生與爾等同生,死與爾等同死。如或臨陣退
    縮,立殺無赦,莫謂我不預言!
    (兵士齊聲應命。)
    (令坤即命開城,自己一馬當先,躍出城外。)
    (各軍陸續隨上,統是努力向前,拚命突陣。)
    (唐將陸孟俊,即麾軍對仗,不防周兵盛氣前來,都似生龍活虎一般,見人便殺
    (,逢馬便斲,沒一個攔阻得住,霎時間陣勢散亂,被周兵搗入中堅。)
    (孟俊知不可敵,回馬就逃,唐兵也各尋生路,棄了主帥,隨處亂竄。)
    (韓令坤如何肯捨,只管認著陸孟俊,緊緊追去,大約相距百步,由令坤取箭在
    (手。)
    (搭住弓上,颼的一聲,將孟俊射落馬下。)
    (周兵爭先趕上,立將孟俊撳住,捆過來。)
    (令坤見敵將就擒,方掌得勝鼓回城。)
    (此功當歸趙匡胤。)
    (左右推上孟俊,令坤命縶入囚車,械送行在,正擬派員押解,忽由帳後閃出一
    (婦人,帶哭帶語道)
令 坤:請將軍為妾作主,臠割賊將,為妾報仇。
    (令坤視之,乃是新納簉室楊氏,便問道)
令 坤:你與他有什麼大仇?
楊 氏:妾系潭州人氏,往年賊將孟俊,攻入潭州,殺我家二百餘口,惟妾一人,為唐將
    馬希崇所匿,方得免死。今仇人當前,如何不報?
    (原來楊氏饒有姿色,唐將馬希崇,擄取為妾,至韓令坤攻克揚州,希崇遁去,
    (楊氏為令坤所得,見她一貌如花,也即納為偏房,而且很加寵愛;此時聞楊氏
    (言,即轉訊孟俊。)
    (孟俊也不抵賴,只求速死,令坤乃令軍士設起香案,上供楊氏父母牌位,爇燭
    (焚香,命楊氏先行拜告,然後將孟俊洗剝停當,推至案前,由自己拔出腰刀,
    (刺胸挖心,取祭楊家父母,再命左右將他細剮。)
    (霎時間將肉割盡,把屍骨拖出郊外,喂飼豬犬去了。)
    (為殘殺者鑒。)
    (這且按下不提。)
    
    
8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且說南唐元帥李景達,聞孟俊被擒,亟與部下商議進兵,左右)
語左右:韓令坤雄踞揚州,不易攻取,大王不如西攻六合,六合得下,揚州路斷,也指日
    可取了。
    (不能取揚州,烏能取六合?唐人全是呆鳥。)
    (景達依計行事,乃向六合進發,距城二十里下寨,掘塹設柵,固守不出。)
    (匡胤也按兵勿動。)
    (兩下相持,約有數天。)
    (周將疑匡胤怯戰,入帳稟白道)
匡 胤:揚州大捷,唐元帥必然喪膽,我軍若乘勢往擊,定可得勝。
匡 胤:諸將有所未知,我兵只有二千,若前去擊他,他見我兵寥寥,反且膽壯起來,不
    若待他來戰,我恰以逸待勞,不患不勝。
    (前時攻清流關,妙在速進,此時屯兵六合,又妙在靜待。)
諸 將:倘他潛師回去,如何是好?
匡 胤:唐帥景達,是唐主親弟,他受命為諸道兵馬元帥,儼然到此,怎好不戰而遁,自
    損威風?我料他再閱數日,必前來挑戰了。
    (諸將始不敢多言。)
    (又數日,果有探馬來報,敵帥李景達,已發兵前來了。)
    (匡胤即整軍出城,擺好陣勢,專待唐兵到來。)
    (不一時,果見唐兵搖旗吶喊,蜂擁而至,匡胤即指揮將士,上前奮鬥。)
    (兩下金鼓齊鳴,喧聲震地,這一邊是目無全虜,誓掃淮南,那一邊是志在保邦
    (,爭雄江右。)
    (自巳牌殺到未牌,不分勝負,兩軍都有饑色,匡胤即鳴金收軍,李景達也不相
    (逼,退回原寨去了。)
    (周兵聞金回城,由匡胤仔細檢點,傷亡不過數十名,恰也沒甚話說。)
    (既而令將士各呈皮笠,將士即奉笠獻上。)
    (匡胤親自閱畢,忽令數將士上前,瞋目語道)
匡 胤:你等為何不肯盡力?難道待敵人自斃麼?
    (言畢,即喝令親卒,把數將士縛住,推出斬首。)
    (眾將茫然不解,因念同袍舊誼,不忍見誅,乃各上前代求,籲請恩宥。)
匡 胤:諸將道我冤誣他麼?今日臨陣,各戴皮笠,為何這數人笠上,留有劍痕?
    (言至此,即攜笠指示,一一無訛。)
    (眾將見了,愈覺不解。)
    (我亦不解。)
匡 胤:(匡胤乃詳語道)彼眾我寡,全仗人人效力,方可殺敵致功,我督戰時,曾見他
    們退縮不前,特用劍斲他皮笠,作為標記,若非將他正法,豈不要大家效尤,那
    時如何用兵?只好將這座城池,拱手讓敵了。
    (眾將聽到此言,嚇得面面相覷,伸舌而退。)
    
    
9**時間: 地點:
    (轉眼間已見有首級數顆,呈上帳前。)
    (軍令不得不嚴,並非匡胤殘忍。)
    (匡胤令傳示各營,才將屍首埋葬。)
    (翌日黎明,便即升帳,召集將士,當面誡諭道)
將 士:若要退敵,全在今日,爾等須各自為戰,不得後顧!果能人人奮勇,哪怕他兵多
    將廣,管教他一敗塗地哩。
    (諸將一一允諾。)
    (匡胤復召過牙將張瓊,溫顏與語道)
匡 胤:你前在壽春時,翼我過濠,城上強弩驟發,矢下如注,你能冒死不退,甚至箭鏃
    入骨,尚無懼色,確是忠勇過人。今日撥兵千名,令你統率。先從間道繞至江口
    ,截住唐兵後路,倘若唐兵敗走,渡江南歸,你便可乘勢殺出,我亦當前來接應
    ,先後夾攻,我料景達那廝,不遭殺死,也要溺死了。獨操勝算。
    (壽春事,從匡胤口中敘出,可省一段文字。)
    (張瓊領命去訖。)
    (匡胤令將士飽食一餐,俟至辰牌時候,傳令出兵。)
    (將士等踴躍出城,甫行裡許,適見唐兵到來,大家爭先突陣,不管甚麼刀槍劍
    (戟,越是敵兵多處,越要向前殺入。)
    (唐兵招架不住,只得倒退。)
    (景達自恃兵眾,命部下分作兩翼,包抄周軍,不意圍了這邊,那邊衝破;圍了
    (那邊,這邊衝破。)
    (忽有一彪人馬,持著長矛,搠入中軍,竟將景達馬前的大纛旗鉤倒。)
    (景達大驚,忙勒馬退後,那周兵一哄前進,來取景達首級。)
    (虧得景達麾下,拚命攔截,才得放走景達,逃了性命。)
    (唐兵見大旗已倒,主帥驚逃,還有何心戀戰?頓時大溃,沿途棄甲拋戈,不計
    (其數。)
    (匡胤下令軍中,不准拾取軍械,只准向前追敵。)
    (軍士不敢違慢,大都策馬疾追。)
    (可憐唐帥景達等,沒命亂跑,看看到了江邊,滿擬乘船飛渡,得脫虎口。)
    (驀聞號炮一響,鼓角齊鳴,斜刺裡閃出一支生力軍,截住去路。)
    (景達不知所措,險些兒跌下馬來。)
    (還是唐將岑樓景,稍有膽力,仗著一柄大刀,出來抵敵,兜頭碰著一員悍將,
    (左手持盾,右手執刀,大呼)
匡 胤:來將休走!俺張瓊在此,快獻頭來!
    (張瓊出現。)
    (樓景大怒,掄刀躍馬,直取張瓊。)
    (張瓊持刀相迎,兩馬相交,戰到二十餘合,卻是棋逢敵手,戰遇良材,偏匡胤
    (率軍追至,周將米信、李懷忠等,都來助戰,任你岑樓景力敵萬夫,也只可挑
    (出圈外,拖刀敗走。)
    (這時候的李景達,早已跑到江濱,覓得一隻小舟,亂流逕渡。)
    (唐兵尚有萬人,急切尋不出大船,如何渡得過去?等到周兵追至,好似斲瓜切
    (菜,一些兒不肯留情,眼見得屍橫遍野,血流成渠。)
    (有幾個善泅水的,解甲投江,鳧水逃生,有幾個不善泅水的,也想鳧水逃命,
    (怎奈身入水中,手足不能自主,漩渦一繞,沉入江心。)
    (岑樓景等都跨著駿馬,到無可奈何的時節,加了一鞭,躍馬入水,半沉半浮,
    (好容易過江去了。)
    (這是匡胤第三次立功。)
    (南唐經這次敗仗,精銳略盡,全國奪氣。)
    (獨周世宗自攻壽州,數月未克,正擬下令班師,忽接六合奏報,知匡胤已獲大
    (勝,亟召宰相范質等入議,欲改從揚州進兵,與匡胤等聯絡一氣,下攻江南。
    ()
范 質:陛下自孟春出師,至今已入盛夏,兵力已疲,餉運未繼,恐非萬全之策。依臣愚
    見,不如回駕大梁,休息數月,等到兵精糧足,再圖江南未遲。
世 宗:偌大的壽州城,攻了數月,尚未能下,反耗我許多兵餉,朕實於心不甘。
    (范質再欲進諫,帳下有一人獻議道)
范 質:陛下儘可還都,臣願在此攻城!
    (世宗瞧著,乃是都招討使李重進,便大喜道)
世 宗:卿肯替朕任勞,尚有何說。
    (遂留兵萬人,隨李重進圍攻壽州,自率范質等還都;並因趙匡胤等在外久勞,
    (亦飭令還朝,另遣別將駐守滁、揚。)
    (匡胤在六合聞命,引軍還滁,入城省父。)
    (見弘殷病已痊可,並由弘殷述及,全賴趙判官一人,日夕侍奉,才得漸愈。)
    (匡胤再拜謝趙普。)
    (至別將已來瓜代,即奉父弘殷,與趙普一同還汴。)
    (既至汴都,復隨父入朝。)
    (世宗慰勞有加,且語匡胤道)
世 宗:朕親征南唐,曆數諸將,功勞無出卿右,就是卿父弘殷,亦未嘗無功足錄,朕當
    旌賞卿家父子,為諸臣勸。
匡 胤:(匡胤叩首道)此皆陛下恩威,諸將戮力,臣實無功,不敢邀賞。
    (何必客氣。)
世 宗:賞功乃國家大典,卿勿過謙!
匡 胤:判官趙普,具有大材,可以重用,幸陛下鑒察!
    (以德報德。)
    (世宗點首。)
    (退朝後,即封弘殷為檢校司徒,兼天水縣男;匡胤為定國節度使,兼殿前都指
    (揮使;趙普為節度推官。)
    (三人上表謝恩,自是匡胤父子,分典禁兵,橋梓齊榮,一時無兩。)
    (相傳唐李淳風作推背圖,曾留有詩讖一首云:
    (  此子生身在冀州,開口張弓立左猷。)
    (自然穆穆乾坤上,敢將火鏡向心頭。)
    (近見推背圖中,此詩移置後文,聞由宋祖將圖文互易,眩亂人目,故不依原次
    (。)
    (匡胤父子,生長涿郡,地當冀州,開口張弓,就是弘字,穆穆乾坤,就是得有
    (天下,宋祖定國運,以火德王,所以稱作火鏡,還有梁寶志銅牌記,亦有「開
    (口張弓左右邊,子子孫孫萬萬年」二語。)
    (南唐主璟,因名子為弘冀,吳越王亦嘗以弘字名子,統想符應圖讖,哪知適應
    (在弘殷身上,這真是不由人料了。)
    (欲知匡胤如何得國,且看下回表明。)
    (宋太祖之婉謝竇儀,器重趙普,皆具有知人之明,而引為己用。)
    (至激責韓令坤數語,亦無一非用人之法。)
    (蓋駕馭文士,當以軟術牢籠之,駕馭武夫,當以威權驅使之,能剛能柔,而天
    (下無難馭之材矣。)
    (若斲皮笠而誅惰軍,作士氣以挫強敵,皆駕馭武人之良策,要之不外剛柔相濟
    (而已。)
    (觀此回,可以見宋太祖之智,並可以見宋太祖之勇。)
    (第四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)
    
    
10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周世宗還都後,尚擬再征江南,因思水軍不及南唐,未免相形見絀,乃於
    (城西汴水中,造了戰艦百艘,命唐降將督練水師,一面搜乘補卒,連日閱操,
    (約期水陸大舉。)
    (適唐遣員外郎朱元,出兵江北,攻奪舒、和、蘄各州,兵鋒直至揚、滁。)
    (揚、滁守城諸周將,聞風遁走,轉入壽春,周主聞知,正是忿恨,只因水師尚
    (未練就,不得不忍待時日,惟遙飭李重進,嚴行戒備,休為唐兵所乘。)
    (重進圍攻壽州,又閱半年,唐節度使劉仁贍,扼守壽州城,多方抵禦,無懈可
    (擊,所以重進仍頓兵城下,不能攻入,自接奉周主詔命,格外小心,把步兵分
    (為兩隊,一隊屯駐城下,專力圍攻,一隊遏守要衝,專防敵援,自己居中調度
    (,日夕不怠。)
    (重進系周室忠臣,故敘筆亦較從詳。)
    (會唐將朱元、邊鎬、許文緽等率師數萬,來援壽州,各軍據住紫金山,共立十
    (餘寨,與城中烽火相應。)
    (又南築甬道,輸糧入城,綿亙數十裡。)
    (重進乘夜襲擊,殺敗唐將,奪了數十車糧草,得勝回營。)
    (朱元等吃了敗仗,不敢逼攻,只守住紫金山,遙作聲援。)
    (周主聞唐兵援壽,恐重進有失,遂命王環為水軍統領,自己親督戰船,從閔河
    (沿潁入淮,旌旗蔽空,舳艫橫江。)
    (這消息傳到唐營,朱元等不勝驚駭,飛向金陵乞援。)
    (唐主再遣齊王景達,及監軍使陳覺,率兵五萬,來援唐軍。)
    (過了數日,周主渡淮抵壽春城,朱元登山遙望,但見戰船如織,順流而來,縱
    (橫出沒,無不如意,不禁大驚道)
不 禁:嘗謂南人使船,北人使馬,誰料北人今日,也能乘船飛駛,反比我南人敏捷,這
    真是出人不料了。
    (事在人為,何分南北。)
    (既而復見一艨艟大艦,蔽江前來,正中坐著一位袞衣龍袍的大元帥,料知是周
    (世宗,旁邊有一位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將,比周主還要威武,禁不住稱羨起
    (來,便指問將校道)
世 宗:他是何人?
世 宗:(將校有經過戰陣,認識周將)這便叫作趙匡胤。
    (作者注意在此,下筆特著神采。)
世 宗:(朱元歎息道)我聞他智勇兼全,屢敗吾將,今日遙望丰儀,才知名不虛傳了。
    (後來傾寨降周,已伏於此。)
    (說著,周主已薄紫金山,號炮三聲,即飭軍士登岸。)
    (周主親環甲冑,率兵攻城。)
    (趙匡胤領著偏師,來攻紫金山唐寨,唐將邊鎬、許文緽,開寨搦戰,兩陣對圓
    (,刀槍並舉。)
    (戰不多時,匡胤忽勒兵退去,邊鎬、許文緽不知有計,驅兵大進。)
    (匡胤且戰且走,行到壽州城南,突然翻身殺轉,各用長槍大戟,刺入唐陣。)
    (唐兵前隊,紛紛落馬。)
    (邊、許兩將,才知中計,正擬整隊奮鬥,忽左邊衝入一隊,乃是周將李懷忠的
    (人馬,右邊又衝入一隊,又是周將張瓊人馬。)
    (兩隊周軍,搗入陣內,好似虎入羊群,大肆吞嚼,急得邊鎬、許文緽,無法攔
    (阻,慌忙退還原路。)
    (哪知部兵已被橛數截,首尾不能相顧,連退避都來不及,只剩了數十騎,隨著
    (邊、許,奔回紫金山。)
匡 胤:(匡胤復率眾大呼)降者免死!
    (於是進退兩難的唐兵,都下馬投甲,跪降道旁。)
    (是匡胤第四次立功。)
    (歷敘匡胤戰事,無一重複,是筆法矯變處。)
    (匡胤收了降軍,再逼紫金山下寨。)
    (邊鎬、許文緽已喪失全師,只望朱元寨中,出來救應,不防朱元寨內,已豎起
    (降旗,輸款周軍。)
    (看官!試想這妙手空空的邊、許兩將,如何退敵?沒奈何卸甲改裝,潛越紫金
    (山後,抱頭竄去。)
    (唐齊王景達,及監軍陳覺,正率兵入淮,巧遇周水師統領王環,迎頭痛擊,兩
    (下裡正在酣鬥,那周主已經聞著,自率數百騎,夾岸督戰。)
    (水軍見周主親到,越戰越勇。)
    (還有趙匡胤一軍,也因紫金山已經蕩平,分兵相助。)
    (景達、陳覺尚未知邊、許敗耗,兀自勉強支持,及見周兵越來越多,不勝驚訝
    (,方令弁目緣桅遙望。)
    (不瞧猶可,瞧將過去,那紫金山,已遍懸大周旗號了。)
    (當下報知景達,景達語陳覺道)
匡 胤:莫非紫金山各寨,已被周兵奪去?
世 宗:(陳覺道)若不奪去,如何懸著周字旗號?看來我等只好回軍。再或不退,也要
    全軍覆沒哩。
    (正是鼠膽。)
    (景達遂傳令回軍。)
    (軍士接到此令,自然沒有鬥志,戰艦一動,被周軍乘勢追殺,奪去艦械無算,
    (唐兵或乞降,或溺死,共失去二萬餘人。)
    (景達、陳覺都逃回金陵去了。)
    (壽州城內的劉仁贍,連年防守,已是鼓衰力竭,械盡食空,此次又聞援軍敗衄
    (,急得疾病交乘,臥不能起。)
    (周主耀兵城下,且射入詔書,勸令速降,唐監軍使周廷構,與左騎都指揮使張
    (全約議道)
周 主:主帥病重,不能理事,況又兵疲糧盡,如何保守此城?與其被敵陷入,致遭屠戮
    ,不如見機迎降,尚望瓦全,君意以為何如?
    (全約連聲贊成,乃代仁贍草定降表,並舁仁贍出降。)
    (仁贍已不省人事,由周主仍令還城,傳諭仁贍家屬,安心侍奉,並封他為天平
    (節度使,兼中書令。)
    (仁贍即日逝世,追賜爵為彭城郡王,仁贍實是忠唐。)
    (並改名清淮軍為忠正軍。)
    (壽州已下,周主還都,匡胤亦隨駕北歸,加拜義成軍節度使,晉封檢校太保。
    ()
    
    

© 2024 朱邦復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