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   至  第一〇

1**時間: 地點:
    (第一回 幸城南面試皇孫 承聖諭沮止傳賢)
    (詩曰:
    (  治世從來說至仁,至仁治世世稱淳。)
    (誰知一味仁之至,轉不如他殺伐神。)
    (又曰:
    (  稱帝稱王自有真,何須禮樂與彝倫。)
    (可憐正統唐虞主,翻作無家遁逸人。)
    (嘗聞一代帝王之興,必受一代帝王之天命,而後膺一代帝王之歷數,決無僥倖
    (而妄得者。)
    (但天命深微,或揖讓而興,或征誅後定,或世德相承,或崛起在位。)
    (以世俗論之,或驚以為奇,或詫以為怪。)
    (不知天心之所屬,實氣運之所至耳。)
    (必開天之聖主,名世之賢臣,方能測其秘密,而豫為之計,若諸葛孔明未出茅
    (廬,早定三分天下是也。)
    (遠而在上者,凡二十一傳,已有正史表章,野史傳誦,姑置勿論。)
    
    
2**時間: 地點:
    (單說這明太祖,姓朱,雙名元璋,號稱國瑞。)
    (祖上原是江東句容朱家巷人,後父母遷居鳳陽,始生太祖。)
    (這朱太祖生來即有許多奇兆,果然長大了,自生出無窮的帝王雄略,又適值元
    (順帝倦於治國,民不聊生,天下塗炭,四方騷動,這朱太祖遂納結英雄豪傑,
    (崛起金陵,破陳友諒於江右,滅張士誠於姑蘇,北伐中原,混一四海,遂承天
    (命,即了大位。)
    (開基功烈,已有《英烈正傳》傳載,茲不復贅。)
    (惟即位之後,興禮樂,立綱常,要開萬世之基。)
    (後來生了二十四子,遂立長子標為皇太子,次子為秦王,三子為晉王,四子為
    (燕王,其下諸子,俱各封王。)
    (這長子標既立為皇太子,正好承繼大統,為天下之主,不期受命不永,到了洪
    (武二十五年四月,竟一病而薨。)
    (太祖心甚悼之,賜溢號為懿文太子,遂立懿文太子的長子允炆為皇太孫。)
    (這皇太孫天性純孝,居懿文太子之父喪,年纔十有餘歲,晝夜哭泣,木漿具不
    (入口,形毀骨立。)
    (太祖看見,甚是憐他愛他,因對他說道)
太 祖:居喪盡哀,哭泣成禮,因是汝為人子的一點孝心,然此小孝也。但我今既已立汝
    為皇太孫,上承大統,則汝之一身,乃宗廟社稷臣民之身,自有事我之大孝。況
    禮稱:『毀不滅性』,若不競競保守,以我為念,祇管哭泣損身,便是盡得小孝
    ,失卻大孝也。
    (皇太孫聞言大驚,突然顏色俱變,哭拜於地道)
皇太孫:臣孫孩提無知,非承聖訓,豈識大意。今當節哀,以慰聖懷。
    (太祖見了大喜,因用手攙起道)
太 祖:如此方好。
    (又將手在他頭上撫摩數遍,細細審視,因見他頭圓如日,真乃帝王之像,甚是
    (歡喜,忽摸到腦後,見微微扁了一片,便有些不快,因歎息道)
皇太孫:好一箇頭顱,可惜是半邊月兒。
    
    
3**時間: 地點:
    (自此之後,便時常躊躇。)
    (又見第四子燕王棣,生得龍姿天表,英武異常,舉動行事皆有帝王器度,最是
    (鍾愛,常常說)
燕 王:此兒類我。
    
    
4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春明花發,太祖駕幸城南遊賞,諸王及群臣皆隨侍左右。)
    (宴飲了半日,或獻詩,或獻頌,君臣們甚是歡樂。)
    (忽說起皇太孫近日學問大進,太祖乘著一時酒興,遂命侍臣,立詔皇太孫侍宴
    (。)
    (近臣奉旨而去,太祖坐於雨花山上。)
    (不多時,遠遠望見許多近臣,簇擁著皇太孫騎了一匹御馬,飛一般上崗而來。
    ()
    
    
5**時間: 地點:
    (此時東風甚急,馬又走得快,吹得那馬尾,颺颺拂拂,與柳絲飄蕩相似。)
    (太祖便觸景生情,要借此考他。)
    
    
6**時間: 地點:
    (須臾,皇太孫到了面前,朝見過,太祖就賜坐座旁,命飲了三杯,便說道)
皇太孫:諸翰臣皆稱你近來學問可觀,朕今不暇細考,且出一對與你對,看你對得來麼?
皇太孫:(皇太孫忙俯伏於地)皇祖聖命,臣孫允炆敢不仰遵。
    (太祖大喜,因命侍臣取過紙筆,御書一句道:
    (  風吹馬尾千條線)
    (寫畢,因命賜與皇太孫。)
    (太孫領旨,不用思索,亦取筆一揮而就,書畢獻上。)
    (太祖見其落筆敏捷,已自歡喜,乃展開一看,見其對語道:
    (  雨灑羊毛一片氈)
    (太祖初看,未經細想,但見其對語精確,甚是歡喜,遂命傳與諸王眾臣觀看,
    (俱各稱譽,以為又精工,又敏捷,雖老師宿儒,不能如此,真天授之資也。)
    (太祖大喜,命各賜酒,大家又飲了數杯。)
    (太祖也欲自思一對,一時思想不出,因問諸臣道)
太 祖:此對汝諸臣細思,尚有佳者否?
    (諸臣未及答,祇見諸王中早閃出一王,俯伏)
俯 伏:臣子不才,願獻一對,以祈聖鑒。
    (太祖定睛一看,不是別人,乃第四子燕王棣也。)
太 祖:(因詔起道)吾兒有對,自然可觀,可速書來看。
    (燕王奉旨,遂寫了一句獻上。)
    (太祖展開細視,卻是:
    (  日照龍鱗萬點金)
    (太祖看了,見其出語驚人,明明是帝王聲口。)
    (再回想太孫之對,雖是精切,卻氣象休囚,全無吉兆,不覺駭然道)
皇太孫:才雖關乎學,資必秉於天。觀吾兒此對,始信天資之學,自不同於尋常,安可強
    也。
    (因命賜酒,遍示群臣。)
    (群臣俱稱萬歲。)
    (君臣們又歡飲了半日,方纔罷宴還宮。)
    (正是:
    (  盛衰不無運,帝王自有真。)
    (信口出天語,應不是凡人。)
    
    
7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一日,太祖坐於便殿,正值新月初見,此時太孫正侍立於旁,太祖因指新月問
    (太孫道)
太 祖:汝父在日,曾有詩詠此道:
      昨夜嚴灘失釣鉤,是誰移上碧雲頭?
      雖然未得團圓相,也有清光遍九州。
    此汝父詩也。今汝父亡矣,朕每憶此詩,殊覺慘然。今幸有汝,不知汝能繼父之
    志,再詠一詩否?
皇太孫:(太孫忙應奏道)臣孫允炆,雖不肖不才,敢不勉吟,以承皇祖之命。
    (遂信口長吟一絕道:
    (  誰將玉指甲,掐破青天痕。)
    (影落江湖裏,蛟龍不敢吞。)
    (太祖聽了,雖亦喜其風雅,但覺氣象近於文人,不如燕王之博大,未免微微不
    (暢。)
    (自是之後,每欲傳位燕王,又因見太孫仁孝過人,不忍捨去;況又已立為皇太
    (孫,一時又難於改命,心下十分狐疑不決。)
    (忽一日,眾翰臣經筵侍講,講畢,太祖忽問道)
太 祖:當時堯舜傳賢,夏禹傳子,俱出於至正至公之心,故天下後世,服其為大聖人之
    舉動,而不敢有異議。朕今欲於傳子之中,寓傳賢之意,爾等以為何如?
    (言未畢,祇見翰林學士劉三吾,早挺身而出,俯伏於地,厲聲奏道)
劉三吾:此事萬萬不可!
太 祖:何為不可?
劉三吾:傳賢之事,雖公而易涉於私。止好?上古大聖人,偶一為之,傳子傳孫無黨無偏
    ,歷代遵行,已為萬世不易之定位矣,豈容變易。況皇太孫青宮之位已定,仁孝
    播於四海,實天下國家之大本也,豈可無故而動搖!
    (太祖聽了,心甚不悅,因責之曰)
太 祖:朕本無心泛論,汝何得遂指名太孫,妄肆譏議。
劉三吾:言者,事之先機也。天子之言,動關天下之禍福,豈有無故而泛言者。陛下綸音
    ,萬世取法。今聖諭雖出於無心,而臣下狗馬之愚,卻不敢以無心承聖諭。故私
    心揣度,以為必由皇太孫與燕王而發也。陛下如無此意,則臣妄議之罪,乞陛下
    治之,臣九死不辭;倘宸衷有為而言,則臣言非妄,尚望陛下謹之,勿開國家骨
    肉之釁。
太 祖:(太祖含怒道)朕實無心,即使有心,亦為社稷靈長計,為公也,非為私也。
劉三吾:(劉三吾哭奏道)大統自有正位,長幼自有定序,相傳自有嫡派。順之,則公;
    逆之,雖公亦私也。先懿文太子,長子也,不幸早薨,而皇太孫,為懿文嫡子,
    陛下萬世之傳,將從此始。如必欲捨孫立子,捨子立賢,無論皇太孫仁昭義著,
    難於廢棄,且將置秦、晉二王子何地耶?
    (太祖聽了,默然良久道)
太 祖:事未必然,汝何多言若此耶?
劉三吾:(劉三吾又哭奏道)陛下一有此言,便恐有奸人乘間播弄,開異日爭奪殺伐之端
    ,其禍非小。
太 祖:制由朕定,誰敢爭奪?
劉三吾:陛下能保目前,能保身後耶?
太 祖:(太祖愈怒道)朕心有成算,豈迂儒所知也,勿得多言!
    (劉三吾再欲哭奏,而太祖已拂然還宮矣。)
劉三吾:(劉三吾祇得歎息出朝)骨肉之禍已釀於此矣。
    (次日有旨,降劉三吾為博士。)
    (正是:
    (  祇有一天位,何生兩帝王?)
    (蓋緣明有運,變乃得其常。)
    (太祖由此,心上委決不下,一日坐於便殿,命中官單召誠意伯劉基入侍。)
    (祇因這一召,有分教:
    (  天意有定,人心難逆。)
    (欲知後來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)
    (第二回 劉基就人論興衰 太祖順天傳大位)
    
    
8**時間: 地點:
    (卻說太祖單召劉基入侍。)
    (你道這劉基是誰?他是處州府青田縣人,表字伯溫,幼時曾得異人傳授,上知
    (天文,下知地理,前知已往,後知未來,推測如神。)
    (在周可比姜子牙,在漢不讓張子房、諸葛孔明,在唐堪與李淳風、袁天罡作配
    (。)
    (元末曾出仕,做過知縣,後見元綱解組,金陵有天子氣,遂棄職從太祖創成,
    (一統天下,受封誠意伯之爵。)
    (真足稱明朝一個出類拔萃的豪傑。)
    
    
9**時間: 地點:
    (這日聞太祖欽召,即隨中官而入。)
    (朝見過太祖,賜坐賜茶畢。)
太 祖:今天下已大定矣,無復可虞,但朕家事,尚覺有所未妥,故特召先生來商之。
劉 基:太孫已正位青宮,諸王俱分封有地,有何不妥,復煩聖慮?
太 祖:(太祖蹙了眉頭道)先生是朕股肱,何得亦為此言!卿且論皇太孫為何如人?
劉 基:陛下既以股肱待臣,臣敢不以腹心報陛下。皇太孫純仁至孝,繼世之令主也。
太 祖:仁孝能居天位否?
劉 基:仁則四海愛之,孝則神鬼欽之,於居天位何有?
    (太祖聽了,沉吟良久)
太 祖:卿且說四子燕王為何如人?
劉 基:燕王龍行虎步,智勇兼全,英雄之主也。
太 祖:英雄亦能居天位否?
劉 基:英雄才略能服天下,於居天位又何有?
太 祖:負帝王之姿,亦有不居天位者乎?
劉 基:龍必居海,虎必居山。帝王不居天位,是虛生也。從來天不生無位之帝王。
太 祖:帝王並生,豈能並立?
劉 基:並立固不可,然天既生之,自有次第。故宋陳希夷見了宋太祖與宋太宗,有一擔
    挑兩皇帝之謠,安可強也。
太 祖:廢一興一,或者可也。
劉 基:天之所興,人豈能廢。
太 祖:細聽卿言,大有可思,但朕胸中,尚未了然。國家或廢或興,或久或遠,卿可細
    細為朕言之。朕當躬採成法,以教子孫。
劉 基:陛下歷數萬年,臣亦不能細詳。
太 祖:朕亦知興廢,古今自有定理,但慮長孫不克永終,故有此問。先生慎勿諱言。
    (劉基見太祖屬意諄諄,因左右回顧,不敢即對。)
    (太祖知其意,即命賜羊脯湯、宮餅。)
    (劉基食畢。)
太 祖:(太祖乃屏退左右近侍)君臣一體,出卿之口,入朕之耳,幸勿忌諱。
劉 基:承聖恩下問,愚臣焉敢隱匿?但天意深微,不敢明洩。姑將圖讖之要,以言其略
    。陛下察其大意可也。但觸犯忌諱,臣該萬死,望陛下赦之。
太 祖:直言寤君是功也,何罪之有?即使有罪,亦當諒其心而赦之。卿可勿慮。
劉 基:(劉基乃於袖中取出一冊獻上)此柬明歷也,乞陛下審視,自得其詳。
    (太祖接了,展開一看,祇見上寫著:
    (  戊申龍飛非尋常,日月並行天下光。)
    (煙塵蕩盡禮樂煥,聖人南面金陵方。)
    (干戈既定四海晏,威施中夏及他邦。)
    (無疆大歷憶體恤,微臣敢向天顏揚。)
    (誰知蒼蒼意不然,龍子未久遭夭折。)
    (長孫嗣統亦希奇,五十五月遭大缺。)
    (燕子高飛大帝宮,水馬年來分外烈。)
    (釋子女子仍有兆,倡亂畫策皆因劫。)
    (六月水渡天意微,與難之人皆是節。)
    (青龍火裹著袈裟,此事聞之心膽裂。)
    (太祖看罷,艴然不悅道)
太 祖:『五十五月』,朕祚止此乎?
劉 基:陛下聖祚綿遠,但此所言非言聖祚,別有指也。
太 祖:『燕子』為誰?『釋子』又為誰?
劉 基:天機臣不敢泄,陛下但就字義詳察,當自得之。
太 祖:(太祖沉思半晌)天機亦難細解,但觀其大意,必有變更之舉。朕日夜所憂者此
    也。先生道德通玄,有何良策,可以為朕消弭?
劉 基:殺運未除,雖天地亦不能自主,神聖亦不能挽回,況臣下愚,有何良策?惟望陛
    下修德行仁,順以應之,則天心人事,將有不待計而自完全矣。若欲後事而圖,
    非徒無益,必且有害。
太 祖:(太祖長歎不已)天道朕豈敢違,但念後人愚昧仁柔,不知變計,欲先生指迷,
    庶可保全。
劉 基:陛下深慮及此,子孫之永佑。
太 祖:朕思『青龍』者,青宮也;『火裏』者危地也;袈裟者,僧衣也。此中明明有趨
    避之機,先生何惜一言,明可指示乎?
劉 基:(劉基忙起立道)臣蒙聖諭諄諄,敢不披瀝肝膽。
    (又回頭,左右一看,見四傍無人,因趨進一步,俯伏於聖座之前,細細密奏。
    ()
    (語秘人皆不聞,又見太祖又加歎息。)
    (君臣密語半晌,劉基方退下就坐。)
    (太祖乃傳旨,敕禮部立取度碟三張,又敕工部立取剃刀一把,僧衣鞋帽齊備。
    ()
    (又叱退左右,君臣們秘密緘封停當。)
    (又敕一謹慎太監王鉞,牢固收藏,遵旨至期獻出,又賜飲數杯,劉基方謝恩退
    (出。)
    (正是:
    (  天心不可測,聖賢能測之。)
    (祖宗有深意,子孫哪得知。)
    (太祖自此之後,。)
    (便安心立皇太孫為嗣,遂次第分遣諸王,各就藩封。)
    (諸王受命,俱欣然就道,惟燕王心下不服。)
    (原來這燕王為人智勇絕倫,自幼便從太祖東征西戰,多立奇功。)
    (太祖深愛之,燕王亦自負其才,以為諸王莫及,往往以唐朝小秦王李世民自比
    (。)
    (自見皇太孫立了東宮,心甚不悅,祇因太祖寵愛有加,尚望有改立之命。)
    (不料一時竟遣就藩封,心下愈加不服,然聖旨已出,焉敢有違,祇得怏怏就封
    (燕國。)
    (這燕國乃古北平之地,自來強悍,金元皆於此而興。)
    (這燕王又是一北方豪傑;況且地靈人傑,適然湊著,自然生出許多事來,誰肯
    (干休老死。)
    (故燕王到了國中,便陰懷大志,暗暗招納英豪,祇候太祖一晏駕,便思大舉。
    ()
    (國中凡有一才一略之人,皆收養府中。)
    (但燕地終是一隅,不能得出類拔萃的異人,因遣心腹之人,分道往天下去求。
    ()
    (祇因這一求,有分教:
    (  熊飛渭水明王夢,龍臥南陽聖主求。)
    (不知訪出何人,且看下回分解。)
    (第三回 姚廣孝生逢殺運 袁柳庄認出奇相)
    (大凡天生一英武之君以取世,必生一異能之臣以輔佐之。)
    
    
10**時間: 地點:
    (且說南直棣長洲地方有一人姓姚,雙名廣孝,生得姿容肥白,目有三角,為人
    (資性靈警,智識過人。)
    (幼年間父母早喪,祇有一個姊姊,又嫁了人。)
    (因隻身無依,便祝了髮,在杭城妙智庵為僧,改個法名,叫做道衍,別號斯道
    (。)
    (他一身雖從了佛教,卻自幼喜的是窺天測地,說劍談兵。)
    (常以出身遲了,不及輔太祖取天下成佐命功臣為恨。)
    (因此出了家,各處去遨遊。)
    
    

© 2024 朱邦復工作室